图书介绍

新课标常备:初中政史地记忆理解词典 精编版【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新课标常备:初中政史地记忆理解词典 精编版
  • 嘉言,马幼熙主编 著
  • 出版社: 英伟
  • ISBN:9787802057098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556页
  • 文件大小:48MB
  • 文件页数:576页
  • 主题词:政治课-初中-教学参考资料;历史课-初中-教学参考资料;地理课-初中-教学参考资料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新课标常备:初中政史地记忆理解词典 精编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政治(思想品德)3

第一部分 成长中的我3

第一单元 认识自我3

一、正确认识自我,悦纳自己的生理变化4

二、正确认识青春期5

三、情绪的多样性7

四、品味生活8

五、客观分析挫折和逆境,磨砺意志10

六、正确认识自我14

第二单元 自尊自强16

一、珍爱生命,体会生命的价值17

二、自尊尤价19

三、自信自立24

四、人生当自强26

五、分辨是非善恶,对自己的行为负责29

第三单元 学会用法31

一、感受法律的尊严32

二、法律护我成长36

二、预防违法犯罪37

第二部分 我与他人的关系49

第四单元 交往与沟通49

一、正确认识父母对自己的关爱和教育50

二、同侪携手共进54

三、老师伴我成长57

四、网络上的人际交往57

五、文明交往59

六、竞争合作求双赢60

第五单元 交往的品德65

一、孝亲敬长66

二、诚信做人到永远67

三、平等尊重你我他69

四、心有他人天地宽71

五、多元文化“地球村”72

第六单元 权利和义务74

一、权利和义务75

二、公民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78

三、生命健康权与我同在80

四、维护我们的人格尊严83

五、法律保护公民个人隐私85

六、法律保护公民的财产86

七、法律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89

第三部分 我与集体、国家和社会的关系91

第七单元 积极适应社会的发展和进步91

一、养成良好行为习惯92

二、学会学习,做好准备96

三、克服困难和逆境,积极进取100

四、个人与集体,能维护集体荣誉和利益101

五、关爱社会102

六、感受个人情感与民族文化和国家命运之间的联系,提高文化认同感103

第八单元 承担社会责任105

一、维护社会公平,树立公平合作意识106

二、我们维护正义108

三、责任与负责110

四、在承担责任中成长112

第九单元 法律与社会秩序115

一、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116

二、依法治国118

三、人民当家作主的法治国家120

四、依法参与政治生活121

第十单元 认清国情爱我中华123

一、认清国情125

二、现阶段党的基本路线127

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134

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135

五、人口、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战略138

六、维护民族团结,弘扬民族精神141

七、投身精神文明建设145

八、机遇和挑战148

九、树立理想,报效祖国152

历史159

第一部分 中国古代史159

第一单元 中华文明的起源159

一、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160

二、原始的农耕生活160

三、华夏之祖161

第二单元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163

一、夏、商、西周的兴亡164

二、春秋战国的纷争165

三、大变革的时代166

四、中华文化的勃兴167

第三单元 统一国家的建立171

一、“秦王扫六合”173

二、“伐无道,诛暴秦”173

三、大一统的汉朝174

四、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175

五、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175

六、昌盛的秦汉文化176

第四单元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178

一、三国鼎立179

二、江南地区的开发179

三、北方民族大融合180

四、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181

第五单元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183

一、繁荣一时的隋朝184

二、大唐盛世185

三、科举制的创立186

四、对外友好往来187

五、辉煌的隋唐文化189

第六单元 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192

一、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194

二、经济重心的南移195

三、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196

四、蒙占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196

五、灿烂的宋元文化197

第七单元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200

一、明朝君权的加强202

二、中外的交往与冲突202

三、君主集权的强化204

四、收复台湾和抗击沙俄205

五、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207

六、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209

七、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210

第二部分 中国近代史212

第一单元 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212

一、鸦片战争213

二、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214

三、左宗棠收复新疆215

四、甲午中日战争216

五、八国联军侵华战争216

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探索218

一、洋务运动219

二、戊戌变法221

三、辛亥革命222

四、新文化运动224

第三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227

一、五四爱国运动228

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230

三、北伐战争231

四、星星之火,可以燎原232

五、红军不怕远征难233

第四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236

一、难忘“九一八”237

二、“宁为战死鬼,不作亡国奴”239

三、血肉筑长城240

第五单元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245

一、内战烽火246

二、战略大决战247

第六单元 经济和社会生活250

一、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251

二、社会生活的变化252

第七单元 科学技术和思想文化254

第三部分 中国现代史258

第一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258

一、中国人民站起来了259

二、为巩固新政而斗争260

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263

一、工业化的起步264

二、三大改造265

三、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266

四、“文化大革命”的十年268

第三单元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270

一、伟大的历史转折271

二、改革开放272

三、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273

第四单元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276

一、民族团结277

二、香港和澳门的回归278

三、海峡两岸的交往279

第五单元 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282

一、钢铁长城283

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283

三、外交事业的发展284

第六单元 科技、教育与文化286

一、科学技术成就287

二、改革发展中的教育289

三、百花齐放,推陈出新289

第七单元 社会生活291

第四部分 世界古代史293

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的人类293

一、人类的出现294

二、氏族社会294

第二单元 上古人类文明296

一、大河流域古国297

二、西方文明之源298

第三单元 亚洲和欧洲的封建社会300

一、亚洲301

二、欧洲302

第四单元 古代文明的传播与发展304

一、暴力冲突304

二、和平往来305

第五单元 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307

一、文字308

二、世界三大宗教308

三、文学与戏剧309

四、科学310

五、著名建筑310

第五部分 世界近代史311

第一单元 步入近代社会311

一、文艺复兴312

二、新航路的开辟313

三、欧美主要国家的社会巨变314

第二单元 第一次工业革命320

第三单元 殖民扩张与殖民地人民的抗争323

一、血腥的资本积累323

二、殖民地人民的抗争324

第四单元 国际工人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325

第五单元 资产阶级统治的巩固与扩大328

一、美国南北战争328

二、俄国亚历山大二世改革329

三、日本明治维新330

第六单元 第二次工业革命333

一、“电气时代”的到来333

二、“发明大王”爱迪生334

三、汽车和飞机的问世334

第七单元 第一次世界大战335

第八单元 科学与思想文化338

第六部分 世界现代史341

第一单元 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341

一、俄国十月革命342

二、苏联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343

三、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344

第二单元 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346

一、凡尔赛和华盛顿体系347

二、经济大危机349

二、法西斯势力的猖獗351

第三单元 第二次世界大战354

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与扩大356

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与胜利358

第四单元 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变化361

一、战后美国经济的发展362

二、西欧和日本经济的发展364

第五单元 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367

一、苏联改革和解体367

二、东欧社会主义改革与演变368

第六单元 亚非拉国家的独立和振兴370

一、亚非拉的奋起371

二、动荡中的中东地区372

第七单元 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374

一、冷战中的对峙374

二、世界经济的全球化376

三、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377

第八单元 科学技术和文化378

一、第三次科技革命378

二、现代艺术的发展380

地理383

第一部分 地理基础知识383

第一单元 地球和地图383

一、地球和地球仪384

二、地球的运动389

三、地图393

第二部分 世界地理397

第二单元 海洋和陆地397

一、大洲和大洋398

二、海陆的变迁403

第三单元 天气和气候405

一、多变的天气406

二、气温和气温的分布408

三、降水和降水的分布410

四、世界的气候412

第四单元 居民与聚落417

一、人口与人种418

二、世界的语言和宗教422

三、人类的居住地——聚落424

第五单元 发展与合作426

第六单元 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430

一、自然环境430

二、人文环境434

第七单元 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437

一、日本437

二、东南亚441

三、印度446

四、俄罗斯451

第八单元 东半球其他的国家和地区455

一、中东地区455

二、欧洲西部459

三、撒哈拉以南的非洲463

四、澳大利亚466

第九单元 西半球的国家471

一、美国471

二、巴西476

第十单元 极地地区481

第三部分 中国地理485

第十一单元 从世界看中国485

一、辽阔的疆域486

二、众多的人口490

三、多民族的家庭491

第十二单元 中国的自然环境492

一、地势和地形493

二、气候多样季风显著496

三、河流和湖泊502

第十三单元 中国的自然资源505

一、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507

二、土地资源508

三、水资源510

第十四单元 中国的经济发展514

一、逐步完善的交通运输网515

二、因地制宜发展农业519

三、工业的分布与发展523

第十五单元 中国的地理差异527

一、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528

二、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528

三、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530

第十六单元 认识省级区域532

一、全国政治文化中心——北京533

二、特别行政区——香港和澳门535

三、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537

四、西部开发的重要阵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538

第十七单元 认识省内区域540

一、面向海洋的开放地区——珠江三角洲541

二、西南边陲的特色旅游区——西双版纳542

第十八单元 认识跨省区域545

一、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546

二、以河流为生命线的地区——长江沿江地带548

第十九单元 走向世界的中国552

热门推荐